共工新闻社9月18日电(程超、徐贤华)“现在的骗子手段层出不穷,一张假币就可能让大家辛苦积攒的钱瞬间打了水漂,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!”2025年9月是全国反假货币宣传月,9月15日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公安局积极组织民警辅警,深入辖区老年人活动中心、公园、社区等老年群体集中场所,以“筑牢货币安全网,守好群众钱袋子”为主题,通过流动宣讲、场景还原、趣味互动等丰富形式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活动,为老年群体送上一堂堂生动实用的反假币知识课,切实助力他们守好“钱袋子”。

活动中,民警结合过往破获的假币案件真实实例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,从“什么是假币”的基础认知,到“假币流入市场对个人与社会的危害”,再到“日常生活中识别、防范假币的具体方法”,层层递进地帮助老人建立反假币认知体系。针对近年来高发的“假币找零调包”“假币低价购物” 等针对老年群体的假币诈骗手段,民警更是详细拆解诈骗分子的作案流程。从最初以“低价优惠”“找零匆忙”故意混淆视听,到趁老人不备快速完成假币调包,将隐蔽的套路一一曝光,引发现场老人的强烈关注与共鸣。
“前阵子有位大爷去小商店买东西,就被不法分子用假币找零骗走了好几百块,那都是他省吃俭用攒下的养老钱啊!”民警声情并茂的案例讲述,让老人们深刻感受到假币骗局的危害性。“原来假币骗局离我们这么近,真是得时刻当心!”65岁的吐大爷心有余悸地说,“以后收钱再也不马虎了,一定仔细看清楚。” 现场参与老人纷纷感慨:“民警讲得特别透彻,这些反假币知识对我们老年人太实用了,必须好好学!”

在情景模拟环节,民警与老人现场互动,分别扮演“持假币购物的骗子”与“警惕的商家”,生动演绎假币交易全过程,从“骗子”拿出假币付款时的眼神躲闪、催促找零,到“商家”察觉纸币质感异常后,一边稳住对方一边仔细核对水印,最终识破骗局并报警处理。直观的场景让老人们清晰掌握识别假币、应对假币交易的正确方式,现场气氛热烈。老人们纷纷称赞:“这种宣传方式特别接地气,用咱们老年人能听懂的话讲身边事,一听就明白!”不少老人还主动表示,要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朋友,让更多人提高反假币警惕。
互动体验区同样人气十足。民警提前准备好不同面额的真假币样本,手把手教老人们识别关键特征:“大家看,真币上的水印图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,颜色也比较深,假币则相反,水印模糊还没层次感。”民警一边对比真假币,一边从人民币色彩、水印、金属线等细节展开讲解,不仅介绍人民币的主要防伪特征,还现场示范“眼看”、“手摸”、“耳听”的识别假币技巧。每一个辨别要点都耐心示范、反复讲解,让老人们亲手对比、加深记忆。

此外,民警还向老年群体着重讲解收缴假币工作的重要性,鼓励大家发现假币线索后积极举报金融违法犯罪及假币犯罪行为,动员群众主动上交假币,防止假币流向社会危害更多人。随后,民警还协助老人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,重点演示“假币线索举报”功能,告知老人一旦发现可疑纸币,可通过APP上传照片、说明情况,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。“收到现金先别急着收,多摸一摸、看一看,拿不准就给子女打电话,或者直接打110找我们,千万别让假币钻了空子!” 民警的反复叮嘱,让安全意识深深扎根在老人们心中。
“这样的宣传活动太及时了!我们老年人对假币识别不精通,今天学会了好多实用方法。我老伴平时爱去小摊贩那买东西,回去我一定好好跟她讲,让她也多留意!” 参与活动的李大爷感如是说。
此次反假币宣传月活动,有效提升了辖区老年人识别假币的能力与自我防范意识,真正实现“防范于未然”,进一步遏制了假币在老年群体中的流通风险,为群众营造了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。
作者:程超、徐贤华
供图:叶城县公安局